十二年间两场风树多树少大不同——吉林省前郭尔罗斯县防沙治沙纪实中国绿色时报2007年9月25日1976年是一道坎儿。一场连续3天的10级大风,让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的百姓几乎陷入绝望。全县毁种面积超过60万亩,600多万元种子和化肥钱打了水漂。
风沙过后,农民把种子重新撒进地里。也正是从这年开始,每到春季,痛定思痛的前郭尔罗斯干部群众,除了在地里补种,同时大规模植树。30年的群众造林,实现了绿锁黄龙,推动了县域经济协调快速发展。一个风沙前沿的县份,全口径财政收入冲到了全省第二位。
两场大风前郭尔罗斯地处吉林西部的松嫩平原,曾经树木稀少、灾害频繁。“沙丘风蚀沟,有雨顺坡流,缺水草苗枯,十年九歉收”,是多年的写照。
1976年5月,全县刮了一场持续3天的10级大风。经历过这场灾难的老人回忆:刮得对面不见人,路都淤没了,农田内能骑自行车。这场大风造成全县60多万亩农田毁种,仅种子和化肥钱就糟蹋了600多万元。
在当时,这笔损失对全县来说是个天大的数字。全县22个乡(镇),南部6个乡(镇)受灾最重。
南部6个乡(镇)此前有林总面积只有1.35万亩,风沙干旱十分严重。农业生产年年“三刮四种”,虽然种的总比刮的次数多,留给百姓的却是无尽的苦难。面对严酷的现实,县委、县政府先后组织十几个乡(镇)2万余人在南部乡(镇)打了3次造林大会战,完成造林16.8万亩。
之后,这里的百姓年年造林,岁岁治沙。到1987年,这个地区1/4以上的面积变成了林地,林地面积发展到60余万亩。
1988年6月,这里同样刮了一场10级大风,不仅没有毁种,农业生产还实现了大丰收。当年,南部6个乡(镇)的粮食总产量达到29.6万吨,是1976年大力植树造林前的6.1倍。
三条沙带前郭尔罗斯西部有3条沙带,被称为“白沙尖”,治理前风起沙滚,侵吞道路,埋没农田、草原,风沙撵着屯子搬家的事时有发生,严重地威胁着3.7万多蒙汉族百姓的生产和生活。1987年,吉林省政府作出“十年绿化吉林大地”的决定,前郭尔罗斯开始乘势治理“白沙尖”。
这场大会战动员了20多个乡(镇、场)的5万多群众和上千名干部参加,规模空前,轰轰烈烈。会战期间,省、市领导一次次亲临“白沙尖”,同干部群众一起治沙。
县五大班子领导亲临一线,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。会战中,还涌现了许多民兵预备役参战、夫妻参战、送子参战、探亲军人参战、年过六七旬的老人自愿参战的动人场面。
一座丰碑不甘心长期忍受风沙煎熬的前郭尔罗斯百姓,开展了一次又一次群众性防沙治沙造林绿化会战,全县生态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目前,前郭尔罗斯的防沙治沙已进入全方位推进阶段,防沙治沙力度进一步加大。
2002年以来,全县累计完成退耕还林13.8万亩、“三北”四期工程造林8.2万亩、农田防护林和枯死树改造1.3万亩、发展果树经济林6万余亩、治理“三化”草原54万亩、绿化县乡村三级道路1200余公里。前郭尔罗斯成了“全省造林绿化最佳县”、?“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”。全县百姓用自己的双手为家园筑起了一道生态屏障,为个人脱贫致富和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发展机遇。
以2005年为例,全县粮食产量165万吨,实现历史最高水平,农民人均收入3800余元,全口径财政收入在全省已位居第二。
本文关键词:熊猫体育,前郭,尔,罗斯县,防沙,治沙,纪实,十二,年间
本文来源:熊猫体育-www.tuguiaviajera.com